当前位置:医学下载 > 资讯频道 > 医学话题 >

剪脚趾甲引发的悲剧,一周后19岁男孩生命定格!

发布时间:2018-06-06 09:09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 来源:未知 作者:医学资源分享

2010年那个闷热的夏天,正是苏州各大医院每年的“战高温”工作时间,门急诊量剧增,如果深夜来医院,你一定会对输液室和急诊室挂号处前的排队长龙印象深刻。

 

那时候中专刚毕业的19岁小伙子小杨在苏州一家工厂实习,从事的是流水线的操作,一天站立工作的时候要超过10小时,车间只有风扇没有空调,每天上班要出几身汗。实习工资不多,宿舍条件也一般,洗澡也不太方便,一双球鞋穿久了已经有了些许刺鼻的汗臭味。

 

小杨工作认真踏实很少叫苦叫累,来到经济发达的苏州工作,他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小杨没有不良嗜好,从小身体很健康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进厂前招工体检显示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只是个人卫生方面有点马虎。

 

某天小杨下班后剪脚趾甲,不小心剪破了右脚的大拇指脚趾头,伤口只有米粒大小,没有流很多出血,于是他没有在意,第二天继续像往常一样上班干活。第二天下班后右大脚拇指有点儿红肿了,他仍旧没有当回事,第三天下班时走路已经有点一瘸一拐了,还有点儿头晕发冷,在老乡劝说下他去了工厂附近的镇医院,但只是做了简单的伤口消毒包扎处理。第四天他已经有明显畏寒、发烧、胸闷心慌得厉害,大拇指红肿则扩展到小腿踝部,工友觉得不太对劲叫了120直接把他送到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

 

 

被120救护车送到急诊的小杨已经有点神志不清了,经验丰富的分诊护士直接把他推进了抢救室,很快初步的病情结果出来了,心跳180次/分,严重的双肺广泛大片白色渗出阴影,白血球5万(正常值4千-1万)。那天在抢救室值班的正好是ICU医师小王,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小杨所患的是严重的脓毒症,简要交代病情后立刻下了病危通知书,积极复苏抢救的同时联系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
 

转入ICU后用了最强的广谱抗生素联合方案,并第一时间请外科会诊协同清创处理右下肢的伤口,同时留取了血培养和伤口分泌物培养,但是小杨病情并没有停止进展,晚上出现了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四肢末梢发冷、尿少),需要大量静脉输液和收缩血管的升压药维持血管循环。第二天出现呼吸衰竭的恶化,还有咳嗽、咳红色乳状痰,ICU医师迅速在麻醉下把一根塑料气管导管插入他的气管并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金黄色葡萄球菌(from wikipedia)

 

3天后细菌培养结果陆续出结果:血液培养、伤口培养和痰培养都报告是同一种叫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医师给他上了抗阳性菌王牌的“万古霉素”,并且采用了所有能想到的最强的生命支持手段,但是感染已经播散到全身。胸部摄片发现肺上广泛的团块状融合阴影和空洞,这提示小杨出现了血行播散性肺脓肿。

 

接下来的一周感染仍然在进展,尤其出现了脓气胸,除了呼吸和循环,肝、肾、脑部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衰竭表现,ICU医护抢救团队苦苦支撑了1个星期多,动员了各个相关专科的专家前来会诊支援抢救,但最后不得不遗憾地面对治疗失败的现实,而小杨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

 

比流感还要可怕的健康杀手

 

2018年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遍了朋友圈,很多人从这篇文章第一次了解到甲型流感病毒的可怕,其实人类一直就在同外界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感染做斗争,历史上包括甲流在内的无数次传染病大流行造成了大量人患病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社会卫生防控体系的建立完善,诸如“SARS”、流感病毒这些有周期性、季节性发病特点的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但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感染所导致的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还不为公众所熟知,它的名字就叫“脓毒症”。

 

何谓脓毒症

 

脓毒症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大多是细菌)后导致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微生物侵入人体后,除了导致局部感染表现外,还伴随远离感染部位的组织器官中出现炎症损伤反应,国际最新定义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以前还被称为“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菌血症”等名称,英文称为“sepsis”,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译作“败血症”。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呼吸急促和心跳快,有时候会出现意识不清。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则称为感染性休克,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临床危重症,需要转入ICU住院进行加强监护和抢救。一般抢救由通过专门训练的ICU医护人员进行。

 

ICU救治措施主要包括微生物培养(血培养和其他培养)和广谱抗生素使用,大量输液和使用收缩血管药来稳定血压,有时候为了得到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抢救还需要在血管内插入监测导管。

 

如果出现肺、肾、肝等器官功能衰竭,往往需要积极进行机械通气(呼吸机)、持续人工肾脏(血透机)或肝脏替代治疗(人工肝)支持,甚至少数严重病例需要上体外膜氧合治疗(台湾称为叶克膜),而这些救命的尖端技术都价格不菲,有时候初期抢救每天医疗花费会在1.5到5万元之间。

 

 

据估计全球每年脓毒症发病人数达2千万到3千万,而在美国每隔2分钟就有一个人由于脓毒症死亡,这个数字比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艾滋病加起来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我国脓毒症还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而部分研究表明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脓毒症的发病率平均高达40%。许多研究发现罹患脓毒症抢救存活患者中,遗留躯体运动功能和认知障碍比较常见,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

 

后记

 

当年抢救室内的ICU医师小王现在已经变成了王主任,这些年来我们在ICU工作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脓毒症患者,但工作之余我们常常聊起小杨,这个本不该早早结束美好人生的年轻人。

 

假如他伤后能清理消毒伤口后换一双干净鞋,假如在第一次就医时就更充分处理伤口,假如在脓毒症早期能给予规范的抢救治疗。

 

多了解一些脓毒症基本知识真的可以挽回很多宝贵的生命,可是这一切实现有赖于社会范围内脓毒症整体防控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媒体、相关社会组织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来源:“姑苏医声”微信号,作者:付建红

原标题:《脓毒症下的苏州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