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下载 > 电驴资源 >

《赵绍琴中医著作集粹》合集[PDF]

发布用户:网友分享 更新时间:2014-12-04 15:26 人气:

ed2k链接列表(如何下载?资源总大小:39.94 MB

资源介绍

中文名: 赵绍琴中医著作集粹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合集
发行时间: 2009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压缩包内含:

《赵绍琴内科学》
作  者: 赵绍琴 著
 已故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赵绍琴先生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以三代御医之后名于京都。本书为赵绍琴教授遗著之一,并经由赵绍琴教授之学术继承人彭建中、杨连柱教授整理。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系统介绍了45种常见内科病症的诊治,包括概述,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论证、治验等内容。下篇精选了赵绍琴教授关于内科病症的14篇医论。全书能较全面、系统反映赵绍琴教授的独特学术思想和丰富临床经验。

《温病纵横》
作  者: 赵绍琴 等编著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附篇,论述了温病的两大类型,即温热病和湿热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以三焦辨证作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横”,论述温病传变层次;以三焦辨证为纵,论述湿热病的传变途径。全书内容提纲挈领,纵横明晰,引用文献丰富、精当翔实,理法方药赅备,附案多为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教授的治验,很有参考价值。因此,本书是学习温病的重要参考书。


《文魁脉学》

《赵绍琴临床400法》
作  者: 赵绍琴 著
本书作者赵绍琴为三世御医之后,又师事京都名医汪逢春。作者将家传师授所得,结合其60余年临证经验,编成此书。全书据病立法,方随法出。共介绍治疗内、妇、儿(57种病证)及温病的404种治法。诸病以内科为主,理法方药齐备。每病之下各出治法若干,如消渴一证列有治法7种,其后方随法立,药因法用,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重视立法、依法疗病的学术特色。作者临证不套用前人之方,书末所附8首丸散膏方即作者多年临床治疗慢性病的有效之方。该书可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对中医教学及科研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作  者: 彭建中,杨连柱编著
出 版 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6-1-1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系列之一。本书介绍的是赵绍琴,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全国首批带徒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从医60余年,以辨证准确、用药精练、疗效显著闻名于世。已故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曾盛赞其为“平正清灵一名医”。本书真实记载了赵绍琴从医60余载临床验案的精华,充分反映了他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温病浅谈》

生平简介
  赵绍琴,北京市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34年,悬壶北京。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生平著作
  赵绍琴,北京市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三代御医之后,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为清太医院御医。赵氏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34年,悬壶北京。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已经成书出版的《赵绍琴温病精选》、《赵绍琴内科精要》、《赵绍琴验案精选》,由彭建中、杨连柱、赵爱华等人整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学术思想
  赵绍琴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故尔,治疗温病必须贯彻宣展气机、透邪外达的治则,不可徒执清热养阴,遏伏气机。宣透为治疗温病之要义。宣,指宣散、宣发、宣通、宣畅;透,指透泄、透发。宣透的治法属于祛邪的范畴,它的特点在于为邪气寻找出路以引邪外出。比如,温病的卫分证,属肺卫郁热证。因此,卫分证的治疗应辛凉清解,宣郁清热。此辛散意在开郁,并非发汗解表。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他认为这并不是应用汗法,绝不能用辛温发汗之法,当用辛凉清解之法,清解肺卫热邪,使邪去热清,卫疏三焦通畅,营卫调和,津液得布,自然微微汗出而愈,虽不发汗而达到了汗出的目的。“汗之”不是方法而是目的。银翘散在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等清解之品中,加入荆芥穗、豆豉、薄荷,且用量极轻,其用意不在发汗,而在开郁闭。因此,温病初起治法不可言辛凉解表,只能是辛凉清解。
  赵绍琴临证重视脉诊,强调诊脉分浮、中、按、沉四部。他将家传脉学整理归纳,提出诊脉八纲(浮、沉、迟、数、虚、实、气、血)和诊脉四部(浮、中、按、沉),与旧说大不相同。他将浮、中、按、沉四部,在温病中对应卫、气、营、血,在杂病中反映标象和本质的关系。如浮、中部所得反映疾病的现象,沉、按部所得反映疾病的实质。他所提出的诊脉八纲(浮、沉、迟、数、虚、实、气、血)是指8类脉象。浮、沉言病机之趋势,迟、数言病性之寒热,虚、实言邪正之盛衰,气、血言病位之浅深。
临床经验
  在温病治疗上,赵绍琴善于运用叶天士“透热转气”法救治高热不退、昏迷等危重病证。他把透热转气法广泛地应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治疗,以透邪外出为指导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大大地发展了叶天士的温病辨治理论。如温病气分证,使用辛寒清气的治法达热外出。营分证的治疗在清营养阴中,适当加入具有开达、宣透作用的药物,以去其壅塞、排除障碍、宣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则入营之邪即可外透,转出气分而解。如湿热入营,可用芳香化湿清热以开郁,疏通气机,使营热外达。如邪入心包,轻者用菖蒲、郁金清心豁痰、开窍通闭,连翘轻清透泄、宣畅气机,重者必用牛黄、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使营热外透。对于瘀血阻滞气机而热邪入营者,则应于散血之品加入琥珀、桃仁、丹皮等,活血散瘀通络,排除障碍,宣通气机,导热达外。他认为,以上宣畅气机的治法皆属透热转气范畴。即使温邪入了血分,仍应考虑透热转气之理。
  在内科临床方面,赵绍琴以善治疑难重证而著称。他创造性地把温病卫气营血的理论应用到内科杂病治疗中,对一些疑难病证主张从营血分进行辨证,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他认为,内科病症多由邪气阻闭气机,人体气血循行障碍,内郁不宣,邪气不得泄越,蕴蓄于内引起。所以内科杂病的治疗,可用解郁、疏利、宣泄等法,开散郁结,宣通其滞,调畅气血,通达营卫。治疗时,他喜用升降散(白僵蚕、蝉蜕、广姜黄、生大黄),寒温并用,升降相因,宣畅三焦,条达气血,使周身气血流畅,火郁之邪可得宣泄疏发。根据他的经验,治火郁证需酌加风药,如防风、荆芥穗、苏叶等,以风药行气开郁,调畅气机,通达腠理而发其郁火。
后世影响
  赵绍琴一生致力于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先后培养中医温病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其弟子彭建中、杨连柱等已成为中医界的后起之秀。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你喜欢,请购买正版原著。严禁任何人用于商业用途,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由商业用途传播者自负!!
各位驴友请注意:周一到周五9:00~17:00上班时间才能做源。请下载好的驴友帮忙分流,谢谢!
目录:
赵绍琴内科学
上篇 杂病诊治
第1节 感冒
第2节 咳嗽
第3节 哮喘
第4节 痰饮
第5节 肺痈(附 肺痿)
第6节 劳瘵
第7节 胸痛
第8节 胁痛
第9节 胃脘痛(附 吐酸 嘈杂)
第10节 呃逆
第11节 噎膈(附 反胃)
第12节 呕吐
第13节 腹痛
第14节 泄泻
第15节 痢疾
第16节 便秘
第17节 肠痈
第18节 积聚
第19节 黄疸
第20节 膨胀
第21节 腰痛
第22节 水肿
第23节 五淋(附 尿浊)
第24节 遗尿
第25节 癃闭
第26节 阴痿
第27节 遗精
第28节 疝气(附 奔豚气)
第29节 头痛
第30节 眩晕
第31节 耳鸣、耳聋
第32节 中风
第33节 惊悸
第34节 神昏
第35节 不寐
第36节 郁证
第37节 厥证
第38节 癫、狂、痫
第39节 内伤发热
第40节 消渴
第41节 痹证
第42节 血证
第43节 痿证
第44节 疟证
第45节 诸虫
下篇 医论选粹
第1节 “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
第2节 论“到气才可清气”
第3节 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第4节 谈湿热病的治疗体会
第5节 冠心病的治疗体会
第6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体会
第7节 痢疾的治疗体会
第8节 肝硬化的治疗体会
第9节 慢性肾炎非单纯虚论
第10节 中医药治疗尿毒症的体会
第11节 慢性肾病新论
第12节 火郁证的治疗及体会
第13节 对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再认识
温病纵横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说
一、温病和温病学的概念
二、温病的特点
三、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一、温病的病因
二、温病的病机
三、温病的治法
第三章 温病的分类及辨证纲领
一、温病的分类
1.以病名分类
附:五种常见暑病
2.以发病类型分类
3.以病变的性质分类
二、温病的辩证纲领
第四章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黄帝内经》和《难经》对温病的认识
二、《伤寒杂病论》对温病的认识
三、晋、唐时期对温病的认识
1.晋代王熙(叔和)
2.隋代巢元方
3.唐代孙思邈和王焘
四、金、元时期对温病的认识
1.金代刘完素
2.元代王履
五、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明代汪机的“新感温病”说
2.明代吴有性的“戾气”说
3.清代叶桂的“卫气营血辩证”
4.清代杨璿的《伤寒温疫条辨》
5.清代吴瑭的“三焦辩证”
6.清代其他温病学家及其著作
中篇 各论
第一章 温热病
概说
一、温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1.温热病的概念
2.温热病的特点
二、温热病的辩证纲领——卫气营血辩证
1.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
2.卫气营血辩证的内容
三、温热病的治疗原则
四、温热病的治疗禁忌
第一节 卫分证治
一、证候特点
二、治疗原则
三、辩证论治
……
第二章 湿热病
下篇 名篇选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薛生自湿热病篇》
附篇 赵绍琴温病论文选
“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
论“人营犹可透热转气”
湿热病的治疗体会
方剂索引
赵绍琴临床400法
内科证治
感冒
咳嗽
喘哮
痰饮
肺痿
肺痈
瘩哑
劳瘵
胃脘痛
呃逆
噎膈
反胃
附:吐酸
呕吐
腹痛
泄泻
痢疾
便秘
肠痈
积聚
黄疸
疝气
附:奔豚气
臌胀
水肿
五淋
遗溺
浊病
癃闭
消渴
遗精
腰痛
虚劳
耳鸣、耳聋
衄血
便血
咳血、吐血
溺血
头痛
眩晕
中风
惊悸、怔忡
不寐
胸胁痛
郁证
癫、狂、痫证
厥证
痿证
痹证
疟疾
温病证治
温热病
卫分证治
气分证治
营分证治
血分证治
湿热病
上焦湿热证治
中焦湿热证治
下焦湿热证治
附一:清末太医院院使、先父赵友琴先生治疗温热病八法
附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先师汪逢春先生治疗湿热病十法
妇科证治
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
痛经
闭经
经行吐衄
儿科证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
附:丸、散、膏方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风温1(上呼吸道感染)
风温2(化脓性扁桃腺炎)
风温3(上呼吸道感染)
风温4(上呼吸道感染)
风温5(大叶性肺炎)
风温6(支气管肺炎)
风温7(支气管肺炎)
春温1(上呼吸道感染)
春温2(重感冒)
春温3(重感冒)
署温1(感昌合并心衰)
署温2(流行性乙型脑炎合并剥脱性肠炎)
暑温3(流行性乙型脑炎)
暑湿(胃肠型感冒)
湿阻(胃肠型感冒)
凉遏(胃肠型感冒)
寒凝(胃肠型感冒)
冰伏(重感冒)
附:赵结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湿温1(肠伤寒)
湿温2(肠伤寒)
湿温3(肠伤寒)
湿温4(肠伤寒)
湿温5(肠伤寒恢复期)
等……

本周脚本排行